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三角线社区:“三点三线”工作法推进基层治理实现点上开花、线上结果、全面提升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三角线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自治区级“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第二届全区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三角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整合辖区内优势资源,通过党建带动、服务支撑、志愿联线,积极探索“三点三线”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点上开花、线上结果、全面提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社区“大党委”共筑居民“幸福圈”。社区党委着眼破解驻区单位少、治理合力匮乏等问题,通过“找”“谈”“建”“接”“做”相结合的举措,积极创新协调联动方式,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机制,先后将医院、学校、银行、戒毒所、公园等12家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纳入“大党委”成员,实行成员单位“双月轮值”制度,建立“三项”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公示成员单位完成项目成效。
建立“小三级”实现服务“零距离”。三角线社区党委构建“小三级”组织体系,对小区进行了摸底,根据在职报到党员特长,开展“三进两认岗”活动,采取社区统筹、单位联动、楼栋自荐等模式建立8个小区网格党支部,在醒目位置悬挂“红色网格”治理公示牌,做好服务工作并接受监督。先后解决了小区乱堆乱放、私设地桩、物业费收取困难等矛盾纠纷40余件,协调相关部门协助困难家庭儿童入学、为孤寡老人办理公租房、解决吃饭困难等民生问题13件。
“红色物管会”提升居民“参与度”。社区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广大业主民主推选楼长、宣传员、调解员等“一长两员”,建立“红色物管会”,组建了一支模范带头的居民自治力量。同时搭建议事平台,推行“我的事情我做主”民主议事制度,在小区党群中心、院落凉亭、楼道门口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主议事,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向大党委成员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发出问题集合令,响应协调解决小区线缆杂乱、飞线充电、停车秩序、楼道小广告等治理难题50余件,开展财商课堂、小家电维修、义诊等民生服务30余场。
优化服务,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
“定位+需求”,打造“定制化服务”。三角线社区5名大学生社工雁阵形成“定位—需求”工作模式,根据居民年龄、身份、办理业务需求形成“定制服务”,将“民生智慧库”相与之匹配可享受的政策进行告知,按照居民实际需求办理专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建立“三角线帮帮团”,根据17项帮办代办服务清单,推行医疗帮代、缴费帮代、水电帮买、为老帮代全方位帮办代办服务。先后为居民解决高龄认证、低保申请、居住证问题等537件,解决行动不便居民买药难,挂号问题37件;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18件,服务群众28人。社区建立为老服务餐厅,推出特色“388长者套餐”,菜品四季更新,每日老年人客流量200余人次,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
“创造+文化”,争做“社区创变者”。依托小琦雁阵站点大学生社工把创造力变成行动力,为社区文化建设“提案”,结合社工专业用他们的“点子”点亮社区,打造三角线社区品牌、自主拍摄剪辑抖音短视频、利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社区整体布局规划、海报平面设计等,同时结合青城融媒、直通首府等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0多场,吸引居民群众参加人数600余人。
“全科+服务”,开启“全科社工服务”。积极认领民生服务岗,定期参与业务培训,实现大学生社工“一专多能,全科全能”。深化“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进一人多岗随时办、党群阵地延时服务。协同社区“微网格”服务驿站,开展“1:30”微网实格,建立“社工团队+社区网格”联动机制,让社工主动“入网”实现资源联动、服务联动,会同网格员摸清辖区底数、定期信息更新、例行巡查走访、协同网事共商,促进本职工作与网格服务双线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深化志愿,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志愿+管理”,推动服务专业化。通过公益站点实现家门口注册,依托中国志愿者官网和“爱乐赞”志愿服务小程序,做好社区志愿者的发动、招募、登记和活动积分工作,根据720名志愿者的特长精准分配志愿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和志愿者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志愿+品牌”,助推服务精准化。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向对接,立足“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开展品牌志愿服务。面向特殊儿童实施“关爱行动”,开展“蜗牛带我去散步”、“星星与我绘画”等志愿服务项目。面向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困难、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关爱行动,围绕生活服务、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等内容,协助解决就医、使用智能手机等200余次。
“志愿+激励”,增强服务持续性。为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创建了“△站”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项目,将志愿服务量化,引入银行服务理念,用“时间银行卡”记录及评价。志愿者每提供一次志愿服务,都可根据服务性质和时长获得相应积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生活服务、活动体验等300余次,也可转赠给独居老人、高龄长者、环卫工人等有需要的群体使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传爱心”的“△模式”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