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 当好群众的解忧人” 武川县人民法院扎实开展涉诉信访源头治理工作

“用心用情用力 当好群众的解忧人” 武川县人民法院扎实开展涉诉信访源头治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4-10-22 15:44:09 来源:武川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特色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带来农产品的纠纷类型多样化,不少针对农产品问题引发纠纷进入法院。近日,武川县某镇居民刘某就其土豆保管合同纠纷案件对法院判决产生异议,多次拨打相关电话投诉。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武川县人民法院主动介入,立即就刘某的诉求进行核查,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多次前往现场了解情况、组织调解,推动涉事双方在短时间内达成和解,一起信访事项被妥善化解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

这是武川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职能、加强涉诉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的一起典型案例。近年来,武川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前移司法关口,不断加强涉诉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抓实全链条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有效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防范化解信访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武川县上秃亥乡七号村,设立在此的“法官工作站”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法官工作站”是武川县人民法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创新举措,是法院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统筹各类解纷资源,搭建多元解纷平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平台。

“我们村一起土地租赁合同有诉讼风险,麻烦你们过来看看。”日前,武川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七号村村委会的电话,马不停蹄前往该村,原来,侯大爷把自家的地租给了同村的王某某和王某,但是二人因种种原因一直拖欠租金十多万元,后续二人给侯大爷打了一张欠条,但仍然不予支付,后王某某建议将登记在王某名下的水井给侯大爷使用,但遭到了王某的拒绝,双方协商未果,村委调解也不成,村委会将该案移交至法官工作站进行处理。包联该村的法官仔细查看了双方当年签订的协议书及欠条和聊天记录等资料,并耐心倾听当事村民意见,以寻找矛盾产生的根源,并且从法律上和情理上一一解答疑惑,理清了头绪,告知其依法依规处理好纠纷,侯大爷同意退一步,表示日后再有矛盾产生会及时打电话给包联法官反映,由此,这场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被化解。

这是武川县人民法院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解决信访问题、化解信访矛盾的一个缩影。围绕“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及时发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防止矛盾激化、信访上行;以“一村一法官”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在信源治理中的“前沿哨”作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交流反映问题,做到化解信访心事;探索建立“法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案件化解进行联合攻关,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法庭主动融入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对接基层解纷力量,持续推进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在办案过程中注重根治纠纷,遵循应调则调、能调尽调原则,以“如我在诉”意识服务人民群众,减少信访案件增量。

与此同时,武川县人民法院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同时,还注重风险隐患排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集中排查和常态排查相结合,开展“全覆盖、无盲区、零遗漏”的排查,针对突出问题、重点人员、重大风险,统筹资源力量,逐一核查建档、动态更新进展,确保不漏掉一个问题,不放过一个隐患,不留存一个盲区,切实把矛盾隐患排查到位。

运用“判后答疑+释法析理”模式,为当事人答疑解惑,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武川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安飞说。近年来,武川县人民法院聚焦严格公正司法,为了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通过提高审判质量,确保裁判结果公平公正。加强调解工作,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调解手段,促进当事人双方和解,避免矛盾升级;完善法律文书释明制度,在制作法律文书时,清晰明了地阐述判决理由和法律依据,增强当事人对判决的认可度;同时设置判后答疑窗口,并与上诉受理窗口设置在同一窗口,加强判后答疑,以便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实现案结事了息分止争。

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武川县人民法院将人民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放在首位,为群众化解纠纷,排除矛盾。倾力做好涉诉信访源头治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