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联动·共绘黄河生态画卷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蜿蜒流淌5464公里,其壮阔的河身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穿梭于我国广袤的土地之上。它波澜壮阔,奔腾不息,赋予了这片土地生机与活力,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黄河以其独特的姿态,绘出了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宛如一张拉满的弓弦,静静地躺在草原之上。
相邻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两地紧密相连,共同依偎在黄河的怀抱之中。守护这片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成为了呼包两地检察机关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托克托县检察院、土右旗检察院采取了一系列协作举措。
托克托县检察院、土默特右旗检察院共同针对两地黄河扬水站行洪安全隐患问题,分别督促属地水务部门妥善完成安全隐患整改。2023年12月,土默特右旗水务局完成扬水站电力泵船防锈处理和电力检修,确保泵船顺利下水工作,并投入2115万元对扬水站进行提级改造,使总灌溉面积扩大至3.45万亩;托克托县水务局争取资金165万元完成扬水站南侧194米堤防塌陷段修复和24处冲坑修复。妥善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有力推动跨域协作办案机制的建立。
不仅如此,两地检察机关还借助数字监督与系统治理手段,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监督模型,以“一个数据、两个平台、三张图”为支撑,通过要素设定与数据碰撞,将监督范畴从行洪安全、河道四乱等问题,拓展至水资源保护、黄河周边土地林草资源保护,乃至黄河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2024年,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检察机关在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签署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检察机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鉴于两市地理位置相近,共同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双方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共同办理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协作过程中的问题;开展联合培训,提升两地检察干警的业务能力和协作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案件线索、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资源的共享;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通过这些措施,两市检察机关将共同推动区域法治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呼包两地检察机关同城化协作不断深化,合作步伐愈发坚实。在“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原则指导下,两地检察机关以司法办案为核心,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检察协作机制建设,为打造法治一体化的高水平样板贡献力量,为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检察动能。两地检察机关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检察“双城记”,奏响法治“协奏曲”。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中,挖掘破坏生态环境的“导火索”;在联动各方力量上,挥出治理黄河的“组合拳”;在宣传倡导上,奏响保护黄河的“协奏曲”。呼和浩特与包头两市检察机关坚决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深入推进“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通过办理案件推动问题解决,使“检察护航”成为两地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崭新“名片”。
守护黄河,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和浩特与包头两地检察机关将始终铭记初心使命,不断运用公益诉讼的力量,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支持。以责任担当和为民爱民之心,继续书写利用公益诉讼之力保护黄河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