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理法” 化解“买卖结”
近日,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特邀调解团队邀请人大代表共同参与案件调解,推动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有效化解了一起持续七年的买卖合同纠纷。
2018年,原被告达成合意,原告向被告交付40000元现金,从被告处购买饮料。但被告仅向原告提供了15000元的货物,剩余25000元的货物未交付。后原告又向被告转款10000元购买矿泉水,被告仅向原告交付了6000元的货物,剩余4000元的货物未交付。此前原告曾与被告协商,约定被告向原告退款货款29000元。但被告也一直未退还。原告多次催要未果后,向和林格尔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求助,县综治中心将该案委派给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特邀调解团队。
为有效化解该案件,驻综治中心调解团队邀请与双方当事人均熟识的人大代表杜秀清同志共同调解此案。基于人大代表和熟人身份,双方当事人对杜秀清的信任度较高,在杜秀清和调解员高敏的引导下,双方当事人开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困难,案件调解走上正轨。经过多次协商交流,被告同意于2025年9月15日前一次性支付原告货款29000元,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持续七年的矛盾纠纷至此得以圆满化解。
此次调解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既减轻了双方当事人的诉累,又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得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下一步,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多元解纷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打造“法理情兼顾”的多元解纷新格局,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