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行动
数次判后回访背后 是司法照亮“未”来路的温暖力量
“最近在家表现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完成暑假作业?生活上有困难一定要跟法官阿姨说哦~”赵婧法官轻抚着小亮(化名)的肩膀,轻柔地说。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2025年7月30日,夏日骄阳透过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的玻璃窗,洒在家事少年审判法庭的圆桌上。圆桌旁,是一起家暴案件被害人小亮和他的父亲,父子二人接过干警递来的5000元司法救助金,小亮父亲握着干警的手,不住地诉说着感激之情。
小亮在父母离异后,曾不幸遭受母亲男友的家暴,新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母亲男友有期徒刑。案件办结后,小亮随父亲开始了新的生活。案件虽已结案,孩子曾遭受的伤痛与未来的发展,却始终牵动着承办法官赵婧的心。
时钟拨回到2025年1月的寒冬,案件结案后,新城区人民法院对小亮进行了首次回访。王建鹏副院长和赵婧法官详细了解了小亮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送上文具用品、水果等慰问品,叮嘱小亮要自立自强、专心学习,努力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寒冷的冬日书写下司法的柔情,守护阳光下的幼苗。
2025年3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慈善法院项目工作站在新城区人民法院正式成立。工作站现场向小亮捐赠人民币5000元,并捐赠学习、生活用品,小亮也成为慈善法院项目工作站的第一位救助对象。
2025年7月30日,小亮在父亲的带领下再次来到新城区人民法院,接过5000元司法救助金。与初次见面不同,小亮的性格愈发开朗,脸上也多了些洋溢的笑容。看着小亮重回童真的笑脸,赵婧法官露出了欣慰而温暖的笑容,亲切地询问小亮学业进展和生活点滴,并叮嘱小亮父亲要依据此前发出的《依法带娃保证书》,积极履行监护人抚养职责,让小亮的生活拥有更多温暖和欢笑。
这起案件,是新城区人民法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案件审判“后半篇文章”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新城区人民法院持续深化打造“赵婧工作室”亮点品牌,把家事审判融于司法柔性与人文关怀,将“如我在诉”化为4000余案件的细腻注脚,用司法之光照亮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用司法之力守护万家灯火。
法律有尺度,更有温度。新城区人民法院将坚持立足审判职能,不断延伸司法服务、传递司法温度,切实做好判后延伸司法工作,以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