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六层解纷工作法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我们懂法,才能减少纠纷。”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开展的法律宣讲和法律咨询活动现场,坝堰村村民庄海兵用乡音表达着喜悦。
这场活动联动了赛罕区人民检察院、巴彦司法所、巴彦街道综治中心、巴彦街平安建设办等多个单位部门,让法官来到坝堰村的村头,针对村民关注的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继承纠纷等问题提供充分的法律咨询和法律知识讲解,努力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赛罕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创建工作部署,创建北疆枫桥、诉调对接、“三站两中心”的工作成果及丰富经验,创新“3+3”六层解纷工作法,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切实提高辖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赛罕区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在此工作法的基础上,依托多方位党建融合体、四所一庭一中心架构,开展案例宣讲、业务指导、司法建议、旁听庭审、“三站两中心”法律专家研判提出预防建议等具体活动。
“我们开展这些走出去、沉下去的活动,坚持党建引领枫桥式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能够提高辖区相关部门及法庭干警对于枫桥建设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赛罕区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庭长赵锦荣介绍,为了解掌握辖区矛盾风险点,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白塔人民法庭积极采用“3+3”六层解纷工作法,包括预防指导、协助调解、预警解纷、分流调解、诉中调解和判后调解六层解纷方法。
“3+3六层解纷工作法能够做实指导调解向前延伸,从预防纠纷产生,层层过滤解纷,到化解信访矛盾,彻底解决纠纷的系统工作方法。既打造坚实的前哨阵地,又统筹推进诉讼源、执行源、信访源一体治理,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赵锦荣说。
自三月份开创“3+3”六层解纷工作法至今,白塔人民法庭指导辖区三个综治中心调解案件200余件,已审结案件477件,诉中调解结案107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法庭解决纠纷的时间成本,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下一步,白塔人民法庭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落实“3+3”六层调解工作法,发挥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职能,守护辖区平安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