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检察院:“检察蓝”守护“革命红” 赓续大青山抗日精神血脉

武川县检察院:“检察蓝”守护“革命红” 赓续大青山抗日精神血脉

发布时间:2025-09-03 09:40:10 来源:内蒙古检察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巍巍大青山,层峦叠嶂。1938年秋,八路军120师李井泉、姚喆率领2300余人的队伍,突破日军封锁,挺进大青山腹地。在平均海拔2000米的险峻山壑间,他们克服敌人扫荡、天寒地冻、人烟稀少的重重困难,住窝棚、食野菜,依靠群众,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犹如“插入敌后一把尖刀”。

1938至1942年间,这里的斗争频繁且激烈,平均每三天一次战斗。八路军以伤亡16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让“大青山上红旗不倒”的信念响彻塞北。蜈蚣坝伏击战便是其中一场打出威名的战斗。尤为珍贵的是,一条联通“延安—大青山—乌兰巴托”的秘密交通线在此贯通,成为传递文件物资、连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红色血脉”。

时光流转,精神永存。在蜈蚣坝伏击战遗址附近,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绥远任职期间题写的“化险为夷”石刻碑,历经风雨侵蚀濒临湮灭。2022年6月初,武川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履职中发现,碑体字迹模糊、石体开裂、底座遭洪水破坏,亟待保护。

“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历史根脉,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刻不容缓。”武川县检察院迅速行动,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细致勘查现场,固定受损证据,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在充分调查核实、厘清石刻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及时制发检察建议。

在检察机关的持续推动与相关部门配合下,“化险为夷”石刻碑修缮项目成功申请到上级专项修复资金,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规范开展修缮。如今,鲜红的“化险为夷”四个大字重焕光彩,昭示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历久弥坚。

守护红色记忆,不止于文物。今年3月,一场针对退役军人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的“舌尖保卫行动”迅速启动。检察官发现某养老机构存在食材存放不符合规定、厨房工作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武川县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推动该机构立即整改,以高标准守护退役军人的饮食健康,让老战士们的每一餐都温暖安心。

精神传承,润物无声。武川县检察院联合县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打造的“移动红色课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检察人员深入光荣院,聆听97岁老兵讲述烽火岁月,“我永远跟党走”的誓言令人动容;在“共读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活动中,专家与老兵共话大青山革命史,震撼人心;青少年进军营感受军人刚毅,在“法治融合红色”研学路线中感悟纪律与信仰;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模拟战壕旁,未检检察官以《英雄烈士保护法》为主线,向百余名学生讲述守护英雄的义务与责任,法治的种子在红色基因中传承。

群山回响,初心如磐。当年八路军战士在窝棚前刻下的“郝区政府”,如今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青少年法治教案共同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武川县检察院以法治力量守护的,不仅是遗址与文物,更是在新时代激活了“山巅扎营、马背杀敌”的精神内核。当97岁老兵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紧握年轻检察官的手,当模拟战壕旁响起少先队员的宣誓声,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那面曾飘扬在大青山巅的红旗,正在“检察蓝”的守护下,化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灭火种。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