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鄂尔多斯路街道综治中心绘就平安新画卷

玉泉区鄂尔多斯路街道综治中心绘就平安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08 09:39:34 来源:首府综治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在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鄂尔多斯路街道综治中心以“绣花功夫”精耕细作,将平安建设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便民服务阵地

鄂尔多斯路街道下辖10个社区、4个村,常住人口达5万人。走进位于鄂尔多斯路西街(万惠市场南门对面)的综治中心,200平方米的空间里,接待分办室、矛盾调解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醒目的场所标牌、地图上清晰标注的信息,让群众办事“找得到门、问得到人”。政法委员牵头统筹,公安、市场、司法、信访、综治五大窗口高效运转,形成“一站式受理、全链条服务”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事情全办清” 。

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上,综治中心展现出强大的“聚合效应”。7名专职人员坚守一线,司法、派出所等多部门与14个村居构建起“常驻、轮驻、随驻”协同机制,每月定期分析矛盾纠纷,让部门联动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融合”。同时,93个网格、93名网格员、93个党小组与188名联户长组成的“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架构,如同千万根触角,深入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心声,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完善制度机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面对家庭矛盾、物业纠纷等常见民间矛盾,以及重点群体信访问题,综治中心交出了亮眼答卷。今年以来,累计受理案件28起(含多案合一),实现100%化解。这背后,是“五办”闭环工作流程、“一案一卷”等一系列制度的保驾护航。从接案、分办、办理到反馈、归档,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三单两函”、首问负责制等机制,让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强化源头治理,精准管控重点人员

综治中心聚焦辖区内重点人员关爱服务工作,全面发挥网格员“前哨”“探头”作用,针对辖区内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留守儿童、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等重点人员,网格员坚持精准摸排、动态监测,针对辖区内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详细掌握其健康状况、子女赡养情况、生活现状等基本信息,建立相关信息台账;针对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网格员要与其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关注病人生活、情绪状态等;针对辖区内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定期进行家访,与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通过多项举措,切实保障了重点人的生活安全。有效预防潜在的矛盾和风险隐患,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典型案例示范,彰显为民服务担当

以信访人谭某的案例为例,其反映凉房拆除赔偿问题后,综治中心迅速响应,依托“综治信访对接”机制,当即启动“三级联动调解法”,层层推进解难题。

第一步“网格前置摸实情”:网格员第一时间入户,不仅详细记录谭某的诉求,更追溯凉房建设背景、拆除时间等细节,原来该凉房属占用公共空间的违建,拆除是项目推进的必要环节,并非“无故拆除”。

第二步“部门联审明政策”:网格员将情况反馈至街道综治中心后,中心迅速组建由司法、城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小组对照政策文件,梳理核心要点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说明材料,让政策真正 “看得懂、好理解”。随后,各方围绕群众诉求核心共商共研,不仅在多维度印证中让政策依据愈发清晰,更在思想碰撞里精准找到群众诉求的 “共情点”,为后续沟通搭建起坚实的 “理解桥梁”。

第三步“温情调解解心结”:经多方查证,明确拆除系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要求,属合法合规行为。通过耐心解释政策、细致沟通协调,最终解开信访人心结,矛盾圆满化解,彰显了综治中心攻坚克难、为民解忧的担当。

这起案例正是“三级联动调解法”的生动实践——网格摸实情打基础、部门联审明依据、温情调解解心结,既讲清了“法理”,又顾及了“情理”。

立足长远发展,续写平安和谐新篇

如今,鄂尔多斯路街道综治中心已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坚强堡垒”、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未来,这里将继续以制度为纲、以民意为本、以创新为翼,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书写更多平安和谐的暖心故事,为辖区群众撑起稳稳的幸福!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