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哈拉合少乡综治中心深耕治理沃土,打造平安家园

武川县哈拉合少乡综治中心深耕治理沃土,打造平安家园

发布时间:2025-09-10 09:47:41 来源:首府综治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近年来,哈拉合少乡综治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深耕“五办模式,建立特色机制,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守护乡村平安的坚实堡垒。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治理根基

哈拉合少乡综治中心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治理工作全过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心吸纳驻点派出所、司法所干警、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成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实现治理力量与党组织体系深度融合。

通过“主题党日 治理研讨会”“党员联户解难题” 等活动,党员主动下沉一线排查矛盾、收集民意。去年以来,党员累计走访群众50户,排查隐患10处,推动解决民生问题5件,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承诺,为综治工作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创新“五办”强效能,破解治理难题

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迭代升级“接办、交办、代办、商办、督办”全链条工作机制,让治理流程更顺畅、服务群众更贴心。

接办综窗汇聚,精准受理整合信访、司法、民政等个部门资源,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首接负责、限时回应”制度。通过现场受理、24 小时热线电话、线上诉求平台,第一时间响应。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出“上门接办”服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中心共受理各类诉求15件,即时回应率达100%

交办精准分流,压实责任。根据事项性质、领域和复杂程度,综治中心变身“分流器”,将矛盾纠纷精准分流至相关部门和组织。对于常见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明确责任主体,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时限要求,第一时间交办处理。大大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

代办贴心服务,为民解忧。部分群众因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低等原因在办理事务过程中存在困难,综治中心组建由村干部、志愿者、法律顾问组成的“代办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社保缴费、证明办理、法律援助等 “全流程”代办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 “上门代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拉近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商办多方联动,共破难题对于一些涉及多个部门、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相关部门、法律顾问、群众代表等进行商讨研判,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例如,在处理大腮汉村因土地使用权纠纷时,综治中心召集农业农村部门、司法所、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进行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目前乡综治中心凝聚西乌兰不浪兼管法庭、合署办公司法所以及驻地派出所力量,形成共治合力达到最优效果

督办强化监督,确保实效。为防止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的现象,综治中心建立了严格的督办制度。依托信息化平台,对案件办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实时掌握办理进度。对于超期未办的案件,及时发出提示函,并启动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办理结果进行回访调查,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确保每一个矛盾纠纷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做到案结事了。

特色机制显成效,激活治理“新动能”

“综治网格”,织密平安防护网乡村两级共建设11个综治中心,共设立网格党小组10个、专兼职网格员67人,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收集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今年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处。

“综治+法治”,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建立“法治宣传课堂”,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场10场次,受众人数250人,累计发放宣传册250份。各个村分别有1名法律顾问入驻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在大庙村土地流转纠纷中,法律顾问通过普法宣传和法律指导,帮助村民维护合法权益,推动纠纷圆满解决。

下一步,哈拉合少乡综治中心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化“五办”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拉合少乡、法治哈拉合少乡贡献力量!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