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区兴隆巷街道综治中心勾勒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图景
兴隆巷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激活网格,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勾勒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治理新图景。
整合资源,“一站式”前沿服务
今年4月,综治中心进行整体升级打造,升级后的综治中心位于玉泉区东五十家街与小召前街交叉口正南方向,设置群众接待区、特色功能区、科室办公区3大版块,使用面积达300平米。通过标准化打造、规范化运行、多元化赋能,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街道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强力助推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基层,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汇聚力量,统筹治理“一张网”
兴隆巷街道因地制宜对综治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中心集合纪委、公、检、法、司、城管、市场等7个职能部门,整合政法、综治、信访、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资源,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度中心。以“四所一庭”为服务抓手,即: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协同服务,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根据“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的四有要求,扎实开展综治中心的全面工作。中心实行“五办运行”“三单两函”“一案一卷”等机制,规范化运行。对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充分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数字化治理成效。
创新机制,激活综合治理“神经末梢”
综治中心以“事要解决、人要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矛盾化解和平安建设效能。一是加强首问负责工作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及各单位值班人员均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来访反映的诉求事项或预约调处的有关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回应,按照职责处理、对事项办理全程跟踪并回复结果。二是完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或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主要分析研判本地区信访事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情况的协调会商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的研究决策。三是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社区网格员排查、群众举报、部门信息共享等多种渠道,收集各类风险信息。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专业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化解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风险防控和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方案,并将评估结果和处理情况向上级汇报,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反馈。
强化预防,拧紧纠纷化解“全链条”
综治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辖区划分为9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推行“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形成“党小组+网格+单元长”“铁三角”微治理格局,负责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治安巡逻等工作。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网格员与综治中心的实时联动,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能。
综治中心以微治理体系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发挥铁三角“前哨”作用,第一时间摸排发现辖区内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90余起,化解90余起。网格员对“三失一偏”、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社区、司法、公安等多方联动,实现重点人员“有人管、管得住、服务好”,全年未发生重大事件。
民生难题攻坚化,群众满意度再提升
薄薄一本“红本本”,承载着居民在城市安家落户的美好期许。万象天地小区的居民们曾满心欢喜住进新房,可房产证却成了多年未圆的心愿。原来,该小区是 2011 年辖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因项目一度烂尾,土地被法院查封,产权办理陷入停滞。为破解居民 “办证难” 的痛点,综治中心主动承接该案件,全力探寻化解路径。经初步研判,案件涉及多个部门,协调联动难度较大,社区信访代办员第一时间向上一级信访代办站上报情况。街道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迅速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凸显 “中转站” 效能,随即向区信访代办服务中心请求协助,推动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为不动产登记证办理打通关键通道;与此同时,社区信访代办员持续与居民沟通,定期解读政策、通报办理进度,让居民心中有底。
在区信访代办服务中心、街道信访代办服务站、社区信访代办服务点的“三站合力”下,工作人员先后走访面谈30 余次,多次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反复研讨房产证办理的推进举措与下一步方案。历经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办事处与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施工方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困扰许久的土地查封问题得以解决,居民办理产权证的其他相关渠道也全部畅通。最终,万象天地小区207 户居民顺利拿到了房屋不动产登记证,多年来压在大家心头的“大石头” 彻底搬走,困扰居民的揪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圆满解决。
下一步,兴隆巷街道综治中心将持续优化运行机制,深化多元力量协同联动,以更精细的服务、更高效的治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守护辖区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