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好沟通“连心桥” 共绘法治“同心圆”

架好沟通“连心桥” 共绘法治“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10-17 09:30:42 来源: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郭惠心
分享到:

“每次来到法院参加活动,都能感受到法院司法为民的举措越做越实。”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成和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瑞青在旁听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次公开庭审后评价道。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两级法院把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办好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作为推动更新司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抓手和途径,通过建立全国、自治区、市三级人大代表“一对一”联络、常态化走访机制,架起法院与人大代表沟通联络的“连心桥”,共同绘就法治建设“同心圆”。

广泛参与,凝聚多元解纷新共识

“合同里说得明明白白,收到货后结尾款,可他们总说自己现金流紧张,说啥都不付剩下的钱,没这样的道理!”

“现金流紧张是事实。再说,你们连发票都没开全,凭啥让我们结清尾款?”

2025年8月,在赛罕区人民法院的人大代表调解室里,坐在调解桌前的被告隔着电脑屏幕与线上参加调解的原告争执不休。

“咱们今天既然来到这儿,不是为了争论谁对谁错,而是找到一个切实可行、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付了货款,你们双方才能更好地经营生产,避免诉讼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世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品运输车驾驶员巩学峰恳切地说道。

随后,巩学峰与该案承办法官一边结合商事规则阐释履约责任,一边紧扣争议焦点,设计分期履行条款,平衡债权实现与债务人经营空间,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巩学峰表示,人大代表调解室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参与法院的调解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院解纷过程,也有助于人大代表掌握社情民意,更好发挥监督作用,促推基层社会治理。

自2023年9月与呼和浩特市人大联合推进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以来,呼和浩特两级法院已实现“人大代表调解室”全覆盖。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案件3089件,调解成功1014件,并形成了赛罕区法院“三站两中心”、土默特左旗人民法院“一三五”解纷法等一批特色经验,多个案例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法院”工作机制落实成效典型案例。

“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纠纷调解,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通达社情民意等优势,既能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司法活动中,实现‘人大代表监督法院公正司法、人民群众监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良性互动。”呼和浩特中院副院长周宏波说道。

创新方式,促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专刊虽小,视野很大。这不仅仅是一份刊物,更是法院与我们委员之间的‘信息桥梁’。它在展示法院阶段工作成果与亮点的同时,消除了信息壁垒,让我们能‘看懂’‘看清’法院工作,为后续更好地围绕法治建设建言献策打下了坚实基础。”收到《代表委员联络信息》专刊的自治区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威表示。

寄送《代表委员联络信息》专刊,是呼和浩特中院今年的创新举措。专刊按季度向全国、自治区、市三级代表委员寄送,内容主要包括法院近3个月的联络动态、重点工作、典型案例、荣誉表彰等。

除邮寄法院相关信息、资料之外,呼和浩特两级法院还通过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观摩庭审、见证执行、参与活动等方式,为代表委员搭建履职平台。

2025年7月24日,呼和浩特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法官工作站在和林格尔新区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和林格尔县鑫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常彦凤参加了揭牌仪式。

常彦凤在现场仔细了解法院服务保障地方发展大局的工作举措,随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法院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企纾困提出建设性意见。

“多样丰富的联络方式,绝不是走形式,它真正保障了我们代表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样一来,监督更有据、建言更有方。在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凝聚起法治建设的合力。”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徐利飞在参加新城区人民法院“夏季风暴”专项执行行动启动仪式后表示。

认真办理,奏响社会治理“大合唱”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建台账、快转办、抓落实、重反馈……对收到的涉及法院系统的建议,呼和浩特中院指定专人负责,以确保代表建议落地见效。截至2025年7月底,在今年呼和浩特市两会中收到的代表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结并回复,代表满意度100%。

“我切实感受到法院十分重视我们提出的建议,而且沟通及时,哪些能够采纳、哪些需要进一步推进,说得明明白白。”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内蒙古商会联合会会长、内蒙古国正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云官全称赞道。

云官全等人大代表在今年呼和浩特市两会上提出的《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建议》,为法院协同司法行政机关、仲裁部门共同改进民间借贷纠纷治理提供了有效路径。建议承办人、呼和浩特中院民事审判第四庭的任敏积极与云官全等代表取得联系,了解建议提出的背景、告知办理进展、反馈办理结果,并邀请代表参与相关普法活动,得到代表的充分肯定。

呼和浩特中院对代表建议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单个问题的处理上,更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呼和浩特中院建立了“收集—研判—落实—反馈”的代表建议闭环管理模式,从代表建议的记录接收,到整理分类形成清单,再到逐项开展研究并明确主办和承办部门,直至最后的办理落实,全程有专人在重点节点向代表实时反馈进展,切实做到沟通有温度、办理有力度、反馈有准度。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会展协会会长高晓路也收到了对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议的回复。此前,他关注到个别当事人和企业批量诉讼导致法院人案矛盾突出,因此在今年呼和浩特市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争取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同时加强相关普法宣传教育,防范各类虚假诉讼。

收到高晓路的建议后,全市法院第一时间召开专门的建议落地会,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纠纷矛盾化解机制和源头治理工作,推广赛罕区法院“三站两中心”建设经验,建立健全从个案办理到类案分析再到基层治理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切实推进法院从“就案办案”向“以案促治”转变。

图片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呼和浩特两级法院一直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力求实现服务代表履职和改进法院工作的‘双赢’局面,切实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呼和浩特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希民表示。

微信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