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盛乐北街综治中心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盛乐北街综治中心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核心目标,全力打造高效、便捷、为民的基层社会治理“前沿阵地”。
规范亮相立标杆,打造治理“新阵地”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始于规范化的平台建设。中心在街道办事处一楼东侧精心打造标准化办公空间,在显著位置悬挂规范醒目的标识牌,不仅让群众一眼就能找到“说理的地方”,更以清晰的形象传递出基层治理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从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到服务流程的上墙公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后续高效开展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部门联动聚合力,织密解纷“一张网”
矛盾纠纷的化解,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中心立足街道实际,构建起“常驻+轮驻+随叫随到”的多元力量入驻模式,让资源整合更高效、服务群众更精准。常驻力量守一线:派出所、司法所作为核心力量常驻中心,民警及时受理治安案件、开展巡逻防控,司法人员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服务,实现“小事不出中心、矛盾当场回应”。轮驻力量补短板:针对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高频领域,劳动保障部门、妇联等单位定期轮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遇到突发或复杂问题时,相关部门随叫随到,确保“专业问题有人管、特殊需求有回应”。社会力量添活力:中心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矛盾纠纷化解注入“柔性动能”,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当事人情绪、志愿者参与政策宣讲,让解纷过程更有温度,进一步拓宽了服务渠道、提升了治理效能。
标准机制优服务,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为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办、有反馈”,中心建立标准化运行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分类式流转、法治化办理”。
统一受理,全程透明: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一站式”全量接收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与诉求。工作人员受理后,会为每个案件生成唯一“一案一码”,并向群众发放受理告知单。群众通过扫码即可随时查询案件受理进度与办理情况,全流程透明可追溯,让群众“心中有数”。
分类流转,精准对接:中心根据诉求性质与类型,以派单模式将案件分类流转至对应部门,并发放转送交办单。民事纠纷优先由人民调解组织处理,劳动争议转由劳动保障部门或仲裁机构解决,符合诉讼条件的案件则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径处理,确保“每一项诉求都能精准对接责任部门”。
依法办理,闭环落实:各入驻部门严格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开展工作,优先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化解矛盾;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程序;法院入驻人员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符合简易速裁程序的案件,通过入驻速裁法庭现场开庭审理。办理完毕后,部门及时向当事人发放结果告知书,并将结果反馈至中心,形成工作闭环。
闭环管理提质效,实现服务“全覆盖”
为确保矛盾纠纷化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中心建立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从源头排查到事后回访,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到位。
中心依托网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常见问题,坚持“小矛盾当场解、大矛盾及时转”。对于网格员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中心,由中心安排专人跟进调解。案件办理结束后,工作人员会主动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其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倾听后续需求,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以“中国移动基站噪声扰民”案件为例,面对居民诉求与基站正常运行的矛盾,中心工作人员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多次组织居民代表与移动公司沟通协商,既倾听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向居民解释基站对保障小区通信的重要性。最终,在中心的协调下,移动公司邀请专业人员重新选址,并与小区物业公司对接迁移时间,成功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居民与企业的双重认可。
自中心规范化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纠纷20余起,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层面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了解纷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重点管控筑防线,守护辖区“平安线”
重点人员管控是维护辖区稳定的关键环节。中心创新采用“网格员排查+部门数据共享”模式,将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涉毒人员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台账实时更新重点人员的个人信息、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确保对辖区重点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未出现漏管、失管情况为辖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有效预防了各类风险隐患。
盛乐北街综治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未来,中心将继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为辖区群众营造更和谐、更平安的生活环境。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