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之净”
——以净护民,守护绿水青山与公共利益
“水之净,在于涤荡杂质;检察之净,在于守护公共利益。”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以“若水之净——公益诉讼工程”为抓手,聚焦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守护社会公共利益,让县域山水更绿、群众生活更安。
生态环境守护:以净治“污”,擦亮绿色青山底色
针对县域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生态环境”行动,以刚性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在排查中发现废旧的农用地膜、农药包装袋等不及时回收造成的“白色”污染情况,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向主管行政机关和农药包装属地乡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加强对地膜使用、回收监管力度。同时,为推动整改效果落地见效,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与相关部门及乡镇展开深入磋商,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全县八个乡镇103个村委会均已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地膜回收点,形成覆盖全县的回收网络,7家农资经销商门店也同步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回收废旧地膜383.9吨,农药包装废弃物274.5千克,有效制约农业面源污染。
食品安全保障:以净保“安”,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关于群众切身利益,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以“零容忍”态度开展公益诉讼监督。校园食品安全领域,针对部分学校食堂存在食材采购不规范、餐具消毒不到位等问题,立即向市场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开展全县校园食堂专项整改,推动建立“明厨亮灶”全覆盖、食材溯源全链条管理机制;针对外卖包装密封防护不到位问题,检察人员通过在美团平台自定外卖、随机翻阅评论、咨询骑手和实地调查核实等方式,发现外卖机构均未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卖包装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督促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并严格落实各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的管理职责,将食安封签使用纳入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目前,清水河县73家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均已使用食安封签。
针对县城关镇辖内部分小区存在饮用水机公示信息不全面、监管不到位等情形。经过多番线索摸排与案件调查,检察人员发现,县内两所小区制售饮水机未公示水质检测报告、卫生许可证件等信息,可能会对消费者饮水安全产生隐患。检察机关联合各机关部门对如何完善居民饮水监管方式开展听证会,会上达成一致共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协作机制长效化和常态化,不断规范现制现售直饮水生产经营行为,切实筑牢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防线,保障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真正惠及民生。
维护安全领域:以净补“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聚焦群众身边潜在的公共安全隐患,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推动公共利益保障。公共体育器材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检察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县域内多处公共体育设施出现带病工作的“亚健康”状态,存在较大公共安全隐患。在完善调查取证后,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目前,健身器材均已维修或更换。切实解决了群众“健身难”问题。
针对县城关镇河道沿岸多处照明配电设施安全隐患,主要街道两侧多处照明配电设施存在箱体破损、未上锁、围栏损坏、线路裸露、缺乏安全标识等隐患,且这些设备多分布于滨河人行道旁。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以“磋商+建议”双轨并行的方式,督促两家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累计完成十余处安全隐患整改,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和城市公共安全。
从守护绿水青山到保障食品安全,从维护公共设施到延伸公益服务,清水河县人民检察院的“公益诉讼工程”,正以水之澄澈的初心,涤荡损害公共利益的“杂质”,用检察力量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让“清检·若水”的品牌在公益守护中焕发别样光彩。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