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人民法院依托“法律咨询专家+法院”机制成功化解两起不当得利纠纷
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依托“法律咨询专家+法院”机制,成功化解两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张某与李某因违反法律规定失去领取某专项补贴资格,某部门经调查发现,张某与李某仍持续收到相关补贴费用,故对超额发放款项进行追缴,但张某与李某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多次协商无果后,某部门诉至新城区人民法院,要求张某与李某退还超额发放款项。
承办法官查阅案卷发现,两起案件事实清晰、争议焦点明确,但此类案件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还涉及对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保障。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承办法官决定运用“法律咨询专家+法院”多元解纷机制,邀请新城区法律咨询专家共同开展先行调解工作。
新城区法律咨询专家孟常春收到案卷材料后,细致研判案情并与承办法官沟通,从政策制定初衷、法律关系定性等角度进行专业分析,指出两起案件关键在于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准确理解与适用,认为超额领取补贴款的行为缺乏合法依据,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不当得利,为后续调解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承办法官作为指导法官与法律咨询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各方当事人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事人诉求,归纳案件争议焦点,讲明不当得利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初步调解方案,在督促被告主动还款的同时,向原告说明两名被告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引导双方共同推动纠纷化解。
在“背对背”调解取得初步成效后,调解员将各方当事人约至新城区人民法院,开展“面对面”调解工作。在调解现场,法律咨询专家再次为各方当事人详细解读了国家相关政策,并与承办法官、调解员从情、理、法多维度进行疏导,共同引导原被告将争议焦点从“是否应该返还”转移到“如何妥善返还”上。
最终,经过调解小组的不懈努力,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两名被告承诺期限内返还超额发放款项,案件得到圆满化解。
两起案件的成功化解,是新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法律专家资源与司法力量,在做实人民法院指导调解法定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出法律咨询专家“专家会诊把脉”作用,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新城区人民法院将在区委政法委领导和上级法院指导下,持续深化多部门联动解纷机制,不断释放“法律咨询专家+法院”机制效能,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司法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

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82号